close
6月10日是我國第十二個文化遺產日,目前,南京的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中。日前,南京大學歷史學張良仁教授來到南京六朝博物館,開講《南京與絲綢之路》。他指出,在南京傢喻戶曉的地名 苜蓿園,在元代其實是一個官職。而苜蓿則是隨著絲綢之路來到南京的。
苜蓿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
張良仁同時還是英聯邦國傢絲綢之路研究所的副所長,他表示,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,其實到今天還無處不在,比如,在南京有著非常高知名的地名 苜蓿園。這個地名在《明史》並沒有記載,但張良仁在《元史 百官志六 大都留守司》中查到,當時的 苜蓿園 是個官職,負責種植苜蓿,用以飼養馬匹、駱駝和羊。
張良仁說,苜蓿是馬匹和其他傢畜喜歡吃的草料,產量高,且蛋白質豐富,牲口吃瞭膘肥體壯。此外,南方人種植水稻要育秧,多種苜蓿能夠增肥。根據張良仁的研究,苜蓿其實起源於伊朗,是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國的。除瞭苜蓿外,葡萄、開心果、石榴等也是通過絲雞精推薦綢之路傳入中國。
漢武帝時,開始在長安種植苜蓿和葡萄,後來,苜蓿普及到全國。明代初年,朱元璋在南京附近部署瞭很多軍隊。軍隊需要養馬作戰,因此南京朝陽門(中山門前身)外就出現瞭種植苜蓿的專門場所,後人就稱之為 苜蓿園 。由此可見,一個南京人生活中常用的地名,其實也印證著一段古代絲綢之路的往事。
韓國王陵裡的 南朝文物 滴雞精推薦
張良仁表示,古代絲綢之路既有陸路,又台中滴雞精門市有海路,南京是其中重要的節點。
沿著絲綢之路,印度的佛教傳入瞭中國。中國的僧侶也開始出訪南亞,獲得佛經。其中一個重要的事件,是東晉時期的法顯西行取經。
公元399年,法顯從長安出發,沿著陸上絲綢之路,歷時13年,經過阿富汗、巴基斯坦到達印度。後來,法顯從斯裡蘭卡回國,來到瞭東晉的首都建康(南京)。在南京的道場寺,法顯與印度來的高僧翻譯瞭六部佛經,撰寫瞭著名的《佛國記》。
事實上,法顯回國走的海上絲綢之路,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開通。 張良仁說,當時,從南京出發的東吳使者就曾經沿著這條路到達現在的柬埔寨、印度等國。中國的煉鋼、煉鐵技術由此傳入印度,印度的芝麻、胡椒、胡蘿卜也由這條路傳入中國。
張良仁說,通過海上絲綢之路,從六朝到明朝,由南京出發的使者、商人和僧侶曾經到訪日本、朝鮮、東南亞、東非、西亞等地,在當地留下瞭大量的遺跡和遺物。比如,韓國發現的百濟武寧王墓就是仿照南朝墓葬修建的,墓中出土的青瓷、銅鏡、五銖錢、墓志等文物,和同時期的南京南朝墓發現的遺物,就幾乎相同。
而歷史上許多外國使者、商人和僧侶來到南京,在南京生活、經商和傳教,他們留下瞭大量的遺跡和遺物,可供發現。
南京城南挖出過古波斯銀幣
去年3月,南京大學與伊朗主管部門簽訂瞭為期5年的合作協議,然後成立聯合考古隊發掘當地的納德利山丘。他們便在考古現場發現瞭一些青花瓷片,說明古代伊朗人曾經仿燒從中國傳入的青花瓷。
伊朗歷史上著名的波斯薩珊王朝,其遺物也在南京有所發現。據記載,南朝梁中大通二年(530),波斯首次派使臣出使南朝的首都建康(南京)。南朝梁元帝蕭繹繪有《職貢圖》,描繪瞭滑國、波斯、百濟、龜茲、倭國、狼牙修、鄧至、周古柯、呵跋檀、胡密丹、白題、末國等12個國傢派到建康的使臣形象。
光南朝蕭梁時期,波斯使臣來到建康就有三次,分別是中大通二年(530)、中大通五年(533)和大同元年(535),每次都獻上貢品、特產,包括佛牙、龍駒馬、珊瑚樹、琥珀、瑪瑙等。波斯使者甚至帶來瞭中國並不出產的獅子,獅子是佛教的瑞獸,這引起瞭篤信佛教的梁武帝的強烈興趣。
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,位於南京城南東八府塘的國稅大廈工地在開挖燕窩功效地基時,出土瞭大量南朝遺物。令考古專傢意想不到的是,其中赫然有一枚波斯薩珊卑路斯(Peroz)銀幣。而與這枚銀幣同時發現的,還有部分銀器、劉宋四銖銅錢與蕭梁五銖鐵錢。
據記者瞭解,此銀幣外輪廓呈不規則圓形,正面花紋是一位國王頭戴王冠的頭像。頭像上下還有古波斯文一行,已磨蝕不清。銀幣背面的主體圖案則是波斯祆教祭火壇。
專傢推測,這枚銀幣是跟隨波斯商人來到南京的,甚至還可能在南京的集市上被使用過。
燕窩推薦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